资本市场在五月迎来了关键节点,政策对其产生了影响,市场也对其产生了影响,此时变数存在,机遇也同时存在,投资者的神经早已处于高度紧张状态,他们都急切地想要知道五月行情最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。
央行释放流动性信号
近期,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,单日实现了2480亿元的净投放,这释放出资金宽松的信号,延续了4月政治局会议“适度宽松”的基调,市场对后续政策有着诸多期待,降准、定向降息等政策组合拳很可能会出现,历史规律表明,流动性宽松时A股估值容易得到修复,特别是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
这次央行进行了操作,其与财政政策配合得相当好。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了1.3万亿元,地方债也处于供给的高峰阶段。在这种情形下,MLF加量续作是稳定市场利率的重要手段,它也是保证基建资金链的重要手段。这体现了两种政策的协同,对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机构观点分歧显现
不同机构对市场看法各异,摩根士丹利看好科技板块与消费板块,它觉得AI革命和消费复苏会主导行情,高盛警示通胀问题,其认为通胀问题或延缓美联储降息,进而影响全球资本流动,这种分歧在A50期货和港股中资股表现上明显体现,A50期货涨了1.8%,港股中资股里科技股走势强劲,这反映了不同预期。
国内券商乐观预期
国内多数券商态度比较乐观,像中信证券等机构认为节后会出现补涨行情,不过技术面的压力需加以关注,投资者也不能放松警惕,因为外围市场波动可能借助北向资金影响市场,进而造成短期扰动,给投资增添不确定性。
退市新规重塑市场生态
财务造假的判定标准有了变化,变得更加严格,原本是连续两年,现在变成了单年严重造假即ST,壳资源的炒作空间变小,资金都流向业绩良好的龙头企业,从长远看,市场质量会得到提升,不过短期内要留意ST股跌停带来的流动性危机。
利率与货币格局变革
现在利率形成机制愈发市场化,采用美式招标来进行差异化定价,如此一来资金成本就能反映市场需求,这种改革对银行有益,对实体经济也有益,它能够缓解银行压力,还能降低融资成本,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有了新的发展,有望从区域支付货币转变为国际储备货币,这既有机遇,也面临挑战。
当前资本市场处于政策底和市场底的关键博弈时期。接下来市场走势究竟会如何?面对各种不确定性。投资者又该如何去调整投资策略?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