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疫情的影响下,数字金融服务的转型,尤其是支付手段的革新,正变得愈发迅速,关于“现金即将消亡”的讨论屡见不鲜。然而,现金真的会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吗?让我们共同探讨当前支付方式的变革情况。
现金使用在减少
现在,信用卡、应用程序和移动支付等替代支付手段逐渐流行,现金的使用频率明显下降。根据西班牙银行的调查,只有35.9%的人经常使用现金支付,而54%的人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。这一比例直接显示了支付方式正逐渐从现金转向非现金的趋势。在日常生活中,比如商场、超市等地方,使用电子支付的人日益增多,而现金交易的情况则持续减少。
在疫情期间,这一现象尤为突出。众多企业为了应对疫情,纷纷转向数字化运营,这进一步推动了公众减少现金支付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现金将完全消失,它在某些特定场合和特定群体中,依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瑞典的无现金之路
瑞典的中央银行拥有超过354年的历史,自上一个十年开始,它便引领了反对使用现金的潮流。在2011年至2020年这段时间里,瑞典的现金使用率从39%下降到了9%。在其官方网站上,他们宣称“瑞典正迈向一个无现金的社会”,并且强调“无现金支付与瑞典人的生活方式相辅相成”。在这一转变过程中,瑞典人的支付习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使用数字支付方式。
瑞典政府提出,应放慢迈向无现金社会的步伐。原因在于,此举可能会使某些群体,尤其是对数字支付接受度不高的老年人,面临生活上的不便。尽管如此,瑞典的六大银行共同推出了即时支付应用Swish,这表明他们并未放弃实现全面数字化的愿景。
荷兰的支付数字化
荷兰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,都是支付数字化发展迅猛的国家之一。当地银行竭尽全力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,为了降低分行或自动取款机等结构性的成本,它们正努力引导客户快速转向使用数字银行。在荷兰的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,商家们普遍接受电子支付方式。
荷兰的AMRO银行、荷兰国际集团以及荷兰合作银行等关键国家机构,早在五年前便开始携手保障无现金社会的最低服务需求。如今,荷兰市面上流通的现金比例仅占总量的40%,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新低。这一现象反映出荷兰在支付数字化领域已领先全球,预计未来其数字支付的使用将更为广泛。
韩国的数字支付热潮
韩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接近百分之百,而且年轻人群对于快速、便捷的支付方式的需求持续上升。在疫情期间,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,使得韩国民众对数字支付的使用更加熟练。在这种背景下,移动购物在在线销售额中的占比超过了70%。在网购过程中,韩国消费者普遍采用数字支付手段来完成交易。
韩国企业正致力于研究虚拟卡以及预付卡技术,2020年,该国出台了全球首个全面的加密货币法规。自2017年起,韩国政府和央行便开始向民众提供信用卡及其他替代支付方式,旨在支持小额现金交易,并推动社会向无现金化方向发展。目前,韩国正借助移动支付公司和S-Coin数字货币的普及,加快这一转变进程。
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动态
当地媒体透露,加拿大银行正在研究推出一种新型的央行数字货币。尽管目前尚处于探讨阶段,这一举动显示出加拿大对数字支付领域的重视。未来,加拿大有可能迈入数字支付改革的行列,这或许将显著改变加拿大人民的支付方式。
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6月份发布的消费者支付报告显示,个人使用现金的比例自2007年的大约75%减少至2019年的大约30%。在澳大利亚的各大商场、餐馆等场所,电子支付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,而现金的使用频率则持续降低。目前,数字支付在澳大利亚社会中的地位正逐步上升,正逐步取代现金支付,成为主流。
现金“韧性”十足
尽管多数国家正朝着无现金社会的方向发展,但现金的使用并未因此完全停止。在一些特定情况下,例如在信号不佳的偏远地区,现金仍旧是可靠的支付手段;在保留文化传统的活动中,现金交易也相对普遍。另外,一些特定群体,比如老年人、低收入者,可能更倾向于或依赖使用现金进行支付。
因此,尽管“现金的终结”这个话题被反复提起,然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现金依旧会继续存在。同时,现金与数字支付将并存,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支付系统。
大家对未来的支付手段有何看法?现金是否会被彻底淘汰?不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,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。